2021年9月8日至10日,为了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历史系精心设计并组织2018级历史本科1、2班全体学生聆听了由中学一线教师、教研员主讲的五场精彩讲座,学生们普遍反映讲座规格高、易操作、效果好,受益匪浅。
第一场讲座是由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索海峰老师主讲,以“落实核心素养,构建灵魂课堂---例谈如何上好一节有灵魂的中学历史课”为主题。索老师说中学老师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为学生上一节有灵魂、有意思、充满乐趣的历史课。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怎样上课呢?1.教态端正大方,声音洪亮,精神饱满2.熟悉教案,做到心中有详案3.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水到渠成4.要合理调控时间,突出重难点5.及时复习巩固,提高课堂效率。总之,中学老师要具有中学历史必备知识,上课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能力,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具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培养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人才奠定一定基础。索老师的讲座中还结合了大量实例,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有灵魂的中学历史课,为我们将来的教育实习提供了一些经验。
第二场讲座是由高新一中张洪琪老师主讲的,本场讲座以“新教材,新内容,新理解—对统编历史教材使用的思考”为主题。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统编教材的新形势:在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方面,张老师认为,一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利学,三是要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张老师总结出统编教材所呈现出的新特点:1.课程内容围绕主线,按时序编排,纵横交错;2.在呈现方式方面,教科书根据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呈现历史发展面貌;3.单元架构通过单元框架内容提要和问题理解,介绍主要单元的基本内容;4.在教学要求方面,提出育人为本,教材研读,课后活动三大要求。张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专业”与“职业”的故事,告诉我们,专业更具有胸怀与风范,专业化教师也具有“一种理想,两种本领,三种手段,四种能力”的特征,最后,张老师,给在场各位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感悟分享:“又具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珍惜学校的平台,充分争取各种机会”,张老师真诚而又精彩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第三场讲座是由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李树全主讲的“从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李老师这次讲座的副标题是“站好三尺讲台,演绎精彩人生。”,所以李老师首先告诉我们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李老师指出,听课有方法、备课有思路、上课有反思,三个方面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1.听课有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讲解,微观是教学要素的实施,中观是教学逻辑的建构,宏观是教学理念的践行。然后李老师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读。2.备课有思路是指教学设计要有思路,教学设计的诉求是追寻“有意思有意义”的历史教学。要让历史教学有意思就要了解历史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点,有意义就是要体现课标的要求、教育的本质。3.上课有反思是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资源是否合适、教学生成是否发生。在讲座的过程中李老师旁征博引、并结合大量适切的教学案例加以论证,有很强的实操性。李老师最后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上“有意思有意义”的历史课堂。“课比天大”,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镌刻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心中装着课堂,课堂必然精彩!
第四场讲座是由西安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张艳老师主讲,以“不负韶华,未来可期——如何做好实习教育”为主题。张老师认为:一名老师主要教品德、文化、思辨、价值观;而历史老师应当具有思维性、人文性和方法性的统一;一位幸福的老师应当是心中有梦、身上有情、手中有书、眼中有事、手中有法。她指出,教育实习应当有以下六个目标:1.成为合格的新历史老师:提升教师基本功,达到授课基本要求。2.准备成为一名新班主任:锻造班主任气质,关注班级管理方法。3.适应教师工作的人际环境: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沟通。4.适应教师工作的特点:时间长、任务杂、重复性强,示范性。5.确认是否有教师特质:有爱心、有耐心、心态阳光,勤思善研。6.了解学校管理文化和管理框架。张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实习老师,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听课积累也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听课,张老师给出了8点建议:1.听整体结构:逻辑架构+起承转合。2.听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教学时间。3.听教学语言:简洁、准确、有情感。4.听教学评价、学习情况,课堂细节。5.听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明确。6.听史料选用:史料典型、严谨。7.听问题设计:激发情感与思维。8.听学法指导:方法明确。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要想成为全方位的优秀老师,这期间必定要历经千锤百炼和不断学习。整场讲座,张老师结合了大量课堂实例进行讲解,对于实习教育提出了众多的建议,使同学们受益匪浅,让同学们明确了实习教育目标及其重要性。
第五场讲座是由长安区历史学科教研员赵馨老师主讲的,以“历史课程对学生思辨品质的培养”为主题。赵老师指出,在历史课堂之中,教师应当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提取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加工、整理。同时,获得一个相对科学、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有可信的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其二是要掌握思辨的方法,这个方法集中体现在历史解释上;其三就是历史老师要付诸实践。这是思辨具体化、过程化的生动体现。




最后,赵老师对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一是在课标方面,要深入研读课标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依“标”执教,同时要处理好新、旧课标在教学中的关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在教材方面,要弄清读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排意图。三是在教育科研方面,要通过工作笔记和读书笔记坚持积累科研素材,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四是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知识储备。五是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代的要求同呼吸。整个讲座中,赵老师将理论与大量课堂实例、历史材料结合进行讲解,让即将实习的我们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悟得了初心、坚定了信念。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要做到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以饱满的精神和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实习工作中,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在实践中体悟教学的智慧与魅力。
撰稿:刘秀红 审核:杜红艳